2010年2月1日 星期一

月經是怎麼回事呢?

月經,又稱作月經週期,是生理上的迴圈週期,發生在一些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人類與其他人科動物之間。其他的哺乳類動物則是經歷動情週期。
  育齡婦女和靈長類雌性動物,每隔一個月左右,子宮內膜發生一自主增厚,血管增生、腺體生長分泌以及子宮內膜崩潰脫落並伴隨出血的週期性變化。這種週期性陰道排血或子宮出血現象,稱月經。月經週期是由下丘腦、垂體和卵巢三者生殖激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來調節的,在月經週期中出現下列的變化過程:①女性達到青春期後,在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控制下,垂體前葉分泌雌激素(FSH)和少量黃體生成素(LH)促使卵巢內卵泡發育成熟,並開始分泌雌激素。在雌激素的作用下,子宮骨膜發生增生性變化;②卵泡漸趨成熟,雌激素的分泌也逐漸增加,當達到一定濃度時,又通過對下丘腦垂體的正回饋作用,促進垂體前葉增加促性腺激素的分泌,且以增加LH分泌更為明顯,形成黃體生成素釋放高峰,它引起成熟的卵泡排卵;③在黃體生成素的作用下,排卵後的卵泡形成黃體,並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。此期子宮內膜,主要在孕激素的作用下,加速生長且機能分化,轉變為分泌期內膜;④由於黃體分泌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,血中這兩種激素濃度增加,通過負反饋作用抑制下丘腦和垂體,使垂體分泌的卵泡刺激和黃體生成素減少,黃體隨之萎縮因而孕激素和雌激素也迅速減少,子宮內膜驟然失去這兩種性激素的支持,便崩潰出血,內膜脫落而月經來潮。
  月經又稱為月事、月水、月信、例假、見紅等,因多數人是每月出現1次而稱為月經,它是指有規律的、週期性的子宮出血。嚴格說來,伴隨著這種出血,卵巢內應有卵泡成熟、排卵和黃體形成,子宮內膜有從增生到分泌的變化。但是在臨床上常有不經過排卵而有子宮出血的現象,叫做無排卵性月經。
  現代女性月經初潮平均在12.5歲。絕經年齡通常在45-55歲之間。
  天葵指月經,見於《古今醫統》。
女性為什麼會有月經
  首先必須瞭解女性的生殖器官結構及其生理功能,才能說明這一問題。
女性的內生殖器官由卵巢、子宮、輸卵管構成。卵巢的主要功能是產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,子宮和輸卵管則是生育器官,卵巢中含有幾十萬個卵泡,每個卵泡中含有1個卵子。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沒有功能。到了青春期,在腦垂體前葉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,不成熟的卵泡逐漸發育,同時合成雌激素。當卵泡發育成熟並排卵之後,卵鐋壁塌陷,細胞變大、變黃,稱為黃體,它不僅合成雌激素同時還產生孕激素。隨著卵巢的變化,子宮內膜受其影響也發生相應的週期性變化。雌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,內膜細胞增多、增大,知管變得愈加迂曲,呈螺旋狀,稱為增殖期子宮內膜。排卵後,由於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,子宮內膜發生水腫,腺體產生大量粘液及糖原,內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,稱為分泌期子宮內膜。如果此時排出的卵子受精了,則受精卵經輸卵管運送到子宮內發育,稱為妊娠,妊娠組織合成一種絨毛膜促性腺激素,它支持卵巢黃體繼續發育;如果卵子沒有受精,在排卵後14天左右,黃體萎縮,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,此時子宮內膜中的血管收縮,內膜壞死而脫落,引起出血,形成月經。因此,月經週期的長短,取決於卵巢週期的長短,一般為28-30天,但因人而異,也有23-45天,甚至3個月或半年為1個週期。只要有規律,一般都屬於正常月經。出血的時間一般為2-7天,每一次月經出血總量不超過100毫升。
上古天真論曰:
女子七歲腎氣盛,齒更發長。 二七而天癸至,任脈通,太沖脈盛,月事以時下,故有子。 三七腎氣平均,故真牙生而長極。 四七筋骨堅,發長極,身體盛壯。 五七陽明脈衰,面始焦,發始墮。 六七三陽脈衰於上,面皆焦,發始白。 七七任脈虛,太沖脈衰少,天癸竭,地道不通,故形壞而無子也。
月事  
  即月經。女子七歲,腎氣盛,歲更發長,二七而天癸至,月事以時下,故有子。 《素問•上古天真論》王冰 注:“所以謂之月事者,平和之氣,常以三旬而一見也。”當景帝之召程姬也,程姬有所避,而飾唐姬以進。有所避者,顏師古謂月事也。 宋 王楙《野客叢書•漢再受命之兆》《姚氏識名》雲:天子諸侯妃有月事者,以丹注面,令女史見之,不口奏。 清 袁枚《隨園隨筆•諸史》自然,女子也有她的生理上的天然限制,除開少女期便不免有月事的糾纏。 郭沫若《斷斷集•旋乾轉坤論》參見“月經”
  月事是一連串複雜生理反應的結果,而且正常的月事也必須要身體從腦部中樞到身體周邊協調良好,並且沒有異常因素干擾下才能達成,所以身體出了狀況,往往會反映在月經上。瞭解月事,對維持女性的健康,甚至美麗與青春,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所以,我們要認真對待月事期間的任何細節,也是在臨床治療婦科病的重要環節。
月經是怎麼回事呢?
《黃帝內經》說:“女性二七天癸至,月事以時下……七七四十九天癸竭。”這個天癸,是源於先天,靠後天以滋養,存於腎中的促進人生長發育以及生殖的一種物質,有人直接認為月經,很多大醫只是將月經看作天癸的一種表現。
月經,又稱作月經週期(MenstrualCycle),醫學上常用MC作為簡稱,是女性生理上的迴圈週期,具體說的是雌激素濃度下降,導致子宮內膜脫落並伴有流血的這個過程。
那月經到底是怎麼來的。我覺得美國福羅裏達州的倪海廈醫師是講得最好的,很形象,他明確地說:月經就是奶水。他把月經和乳房連在一起來講,他的分析首先認為:氣血氣血,一陰一陽,陽氣帶著陰走,但女性天生氣不足,而血足,所以,當任脈通了,沖脈順著任脈兩邊再往上沖一段兒距離,走不動了,就散於胸中,這就發育成了乳房(男人氣足,帶著精子殘渣,順著任脈向上走到下巴處,成為鬍鬚),所以,女性的乳房就是一個血庫,是用來裝血的,而一旦需要,這些血就會變現為奶水作哺乳之用。再有,它不是血庫麼?女性每月要失掉一部分的血,也就是從這裏補充的。
為什麼說奶水真的就是月經呢?倪海廈醫師給出了兩個直接證據,其一是做了母親的人,在喂母乳期間就沒有月經了(當然有少數哺乳婦女同時有月經的例外,這是因為有時小寶貝因為注射疫苗而不健康,胃口不好,還有媽媽的身體強健,又胃口很好,吃了許多會增加奶水的食物所造成的),就是因為嬰兒吸走了奶水,所以月經沒了。但在這個過程中,卵子卻是每個月都準時還在排,所以就會造成餵奶期間婦女沒有月經卻仍然會懷孕。第二個證據是,婦女結紮以後,仍然會有月經發生。因為要按照西醫的說法,月經是卵子沒有受精而排出體外的血,結紮後已經沒有卵子進入子宮了,為什麼卻仍然有月經呢?這就講不通了。
這兩個證據都同時證明了月經跟奶水是同源的,而月經跟卵子是兩碼子事。一碼歸一碼,明白了這個道理,我們就可以接著往下來分析,來追根究底地把月經和奶水的關係鬧清楚。
奶水來自脾臟
既然月經來自於奶水,那麼奶水又來自何處?
我們都知道,奶水不足大都可以通過食物來補充,也就是說,它是由脾胃化生而來的。在傳統的中醫理論裏,奶水正是來自於脾臟,脾屬土,又主中州,主運化,當它從小腸吸取到食物精華後,得五色精華,也就是土生金,金生水,水就是白色的乳汁了。它運送的步驟則是這樣的,由脾將金之白色營養運送至肺,再由肺臟進入乳房。奶水就這樣產生了。
因為月經就是奶水,所以還要多說幾句乳房,中醫經絡學認為,乳房為眾經所屬,如,手太陰肺經,手少陰心經,手厥陰心包經,足陽明胃經,足少陽膽經,足太陰脾經,足少陰腎經,沖任二脈,奇經裏的陰維陰蹻,加上乳頭下方的足厥陰肝經,總共十一條經絡彙聚于此,倪海廈比喻說這就像十一條馬路交會在一起,只有一個紅綠燈(心臟)在控制,所以乳房自然容易發生病變。
月經就是奶水
一般而言,脾胃受盛水穀精微化生氣血,濡養乳房,肝通過經絡對乳房藏血和疏泄。既有如此之多的經脈所過,必須要保持通暢,如果經絡閉阻,氣機不暢,沖任不得灌養乳絡,乳房就會發育扁平、萎軟,容易下垂,還會滋生乳腺腺體組織增生等不良變化。如果沖任之脈盛、脾胃功能也好,則乳房飽滿,乳汁又多又濃。
心力不足,奶水就會在乳房裏壞死
月經就是奶水,這個源頭找到了,就是說把乳房的問題解決好了,月經問題就調整好了。所以,調月經就是調奶水,這也是中醫上病下治,下病上治的思維方式。同樣的道理,把月經調理好了,乳房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。
既然乳房如同十一條大馬路彙聚,只有心臟這一個紅綠燈來調配,而要是哪條經絡不通了,也就是那條路就被堵塞了,心臟已經夠忙了,再去額外處理“交通事故”,調整起來就更難了。
我們試圖來瞭解一下心臟的工作。心臟為君主之官,跟象棋裏的將帥似的,它有各種保護,先天地不用親自去上陣殺敵,而真到了需要它出馬,就表示它周圍的防衛都拼光了。所以,一般而言,心臟的設計功能就是,它是不受病的,它要病,就讓心臟外的心包去代替。這就是一種最完美的設計,因為假如都像別的器官一樣,也來一個心臟癌(你大概沒有聽說過這個名詞吧),那人真的就太脆弱了。
心臟在人體內的位置為中央,前後有胸骨和脊柱骨保護,兩側有肺和肋骨,下面是橫膈,把它和腹腔隔離開來。心臟的內部結構猶如一座兩層樓房,兩上兩下共四室,上面稱作心房,下面稱作心室,中間各有一隔板,在右側的稱作右心房、右心室;在左側的則稱左心房、左心室;連接心臟的出口有兩根大血管,其中連接右心室的叫作肺動脈,連接左心室的叫主動脈。在每個心房和心室的出口處均有一個單向“閥門”,有節奏地開閉,控制著血流朝著一個方向流動。平常,心臟是個強壯的、不知疲倦的、努力工作的肌肉泵。而當它受到損傷呢?首先就會出現心力不足,心力不足,心臟就只有先去管那些重要的部門,比如大腦啦什麼的,而照顧不到的乳房,就會因為乳水無法完全地下達子宮,只有一直殘留在乳房裏,而其中有一部分本該在生理期就排出去的,但現在都留在了乳房裏,這個月留一點,下個月又留一點,結果會是什麼呢?就雜病叢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